
享受人群,享受自己
你是這樣的人嗎?嘗試各種不同的變化,勇於挑戰困難的目標,遇見不同的人與事總是自在輕鬆不曾感到壓力,習慣一個人獨處也樂於跟朋友相處,認同人生中的快樂與悲傷從來就是相依相存的,將事物的冷澀與熱情視為自然。儘管有時面對生活瑣事有所悲嘆,卻始終喜享受生存的喜悅,用心做著自己心裡喜歡的事。
Anchor&Braille,由美國人Stephen Christian自己發起的音樂計畫便以這樣的思考出發,以Stephen為主加上團員Micah Tawlks,這不是Stephen唯一一個和音樂相關的工作,事實上,他還有一個名為Anberlin的樂隊,這兩個工作截然不同的地方在於:團體的大小。

群體的大小在團體生活中其實很有趣,一個人或兩個人辦事很容易,不會有太多意見,事情常能很快解決,缺點是有時流於主觀,但和多人合作就不同了,六個人六顆腦,無論創意或構思絕對勝過孤軍奮鬥,儘管他人的想法不同,意見不同,甚至辦事的習慣和速度不同,但這就是生活中需要調適的瑣碎小事。
對Stephen而言,無論團體大小他都樂在其中,因為知道無論選擇甚麼都各有優缺,便樂於接受這樣的附加條件。

唱出人生,經驗哲學
對多數人來說,人生就像是一首充滿哲學的詩歌,是理性與感性的共存,新專輯名稱:「The Quiet Life」主打就是這樣類似的概念,歌詞都是Stephen的日常經歷,卻是很私密的情緒與感受。
專輯的標題,則是Stephen自己希望在這輩子達成的終極目標:活出平穩自在,就像我們祖先說的:「中道」那是一種不偏不倚的行事作風和胸襟態度,因為任何一個人都沒辦法預知人生當中的不穩定性,姑且就用得樣神奇的方法經驗各種過程!
Stephen還說了句很不錯的話,他說:「你可以預見某次即將到來的小旅行自己是多麼的期待,可以預見這趟旅程可能碰到的開心的事情,甚或遇見了想見的人,但你對人生的把握僅限於此,對生命來說,他的不確定性實在太高了。」

舊曲翻新:向傑夫巴克利致敬
對當代音樂來說,傑夫巴克利實在是位不可多得的好歌手,他獨特的高頻抖音更成為他不折不扣的正字標記,只可惜這樣的天才英年早逝。
在新專輯中Stephen特別將「Everybody Here Wants You」放在第一曲,儘管紀念性強,但同質性太高,雖然結尾前的間奏將氣勢帶起,卻難以超越舊曲的風格與力道。
在新專輯中Stephen特別將「Everybody Here Wants You」放在第一曲,儘管紀念性強,但同質性太高,雖然結尾前的間奏將氣勢帶起,卻難以超越舊曲的風格與力道。
不過主打歌「Find Me」就不同了,簡單的形式卻意韻深長。

總的來說,這是一張比較特別的專輯,音樂鋪排上每首曲子幾乎都不花俏,甚至有些歌曲前一秒流行下一秒便跳出流行框格,我想和Stephen唱歌的習慣也有很大的關係啦,如「If Not Now,When?」便是如此,不過這張專輯的強項是將生命經驗傳達給聽者,知道Stephen究竟想說些甚麼之後,緩緩從歌曲拉出的詞語又使原本稍嫌單調的曲子增添了些哲學丰采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